查看原文
其他

【逛古城-说文庙 ③】神圣的文庙 今古纵谈

武义县融媒体中心 武义发布 2023-02-25

古代武义县城,最引人注目的,一是作为政治中心的县署,二是作为文化教育中心的文庙儒学。因而,老志书的建置篇,“学校”紧接在“县署”之后。



如今,神圣的文庙在县城古城区重现,无疑是武义史上的一件大事,万众瞩目。然而,你可知道古时文庙有哪些设置?其社会功能及变迁情况如何?重建状况怎么样?


文庙——武义最早的教学设施


古代教育大致可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类。官学有太学、国子监等中央官学和府学、州学、县学等地方官学。县级的官学设在文庙。文庙亦称孔庙、先圣庙、学宫,既祭祀孔子,也设教施学。古代立学必祀孔子,武义县学按例设在文庙。


武义文庙,始建于唐。嘉靖《武义县志》载:“县故有先圣庙,肇自有唐,在城之南。”


文庙县学,始于北宋。宋仁宗下诏各州县立学,武义县学始立于宋徽宗崇宁年间(1102—1106),设在文庙内;嘉靖邑志载“文庙儒学,在县西一里……宋崇宁中,始即庙建学”。这时,文庙已从城南移到了城西。


宋代武义孔庙青铜礼器:匜 朱连法 供

县教谕和训导,掌管儒学,负责文庙祭祀和学生管理。古代重祭祀,武义文庙有一套宋代的青铜礼器,共有鼎、方壶、觚、爵、龙、三足鼎、双耳瓶、三足熏炉、匜9件,沿用到民国。抗战期间为避战火,埋地下保存,20世纪70年代出土,现珍藏于县博物馆,是文庙留下的珍稀文物。


两宋之际,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,以及接踵而至的金兵南侵,给县官学造成严重的破坏。到绍兴中后期,随着社会秩序日趋稳定,浙江成为南宋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中心,官学得以全面恢复。名臣范仲淹、王安石在浙江任职期间,热心倡导地方教育,全省创办县学55所,武义县办学校就是其中之一。


武义文庙,在南宋时期曾多次毁建,元至元十三年(1276)又毁于战火,迁回县南后又毁于洪水,重纪至元五年(1339)再迁建于县西。至正三年(1343),修建斋庑、戟门、棂星门。


大成殿是文庙中的主建筑,按照明洪武二年(1369)诏令,殿内主设孔子像,旁边陪列“四配”和“十哲”。

“四配”是颜渊、子思、曾参、孟轲;“十哲”指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学生子渊、字骞、伯牛、仲弓、子有、子贡、子路、子我、子游、子夏。


武义县学宫泮池朱连法 供

大成殿左右的廊庑,陈列“七十二贤”画像,并有诸贤神位。廊庑之外为戟门,戟门之外有一明代开凿的泮池,池上有泮桥(亦称状元桥)。泮桥之外为棂星门。

棂星门外东西立有两座石坊,东坊内题刻“仰圣模”,外面题刻“成德”;

西坊内题刻“景贤范”,外面题刻“达材”。


▲ 泮池及大成门

泮池和两坊,建于明正德十四年(1519)。留存至今的泮池、泮桥,还有池边古树,见证着武义文庙的嬗变。


▲ 大成殿

大成殿后面有明伦堂。堂之南为东斋,名曰“博文”;右为西斋,名曰“约礼”。东斋外是集英门,门外东侧为课业之所。


武义文庙曾于明正统十四年(1449)毁于战事,之后多次重修。嘉靖九年(1530),文庙内建成启圣祠,专祀孔子的生身父叔梁纥,配祀颜路、曾点、孔鲤、孟孙氏四位先贤,从祀周辅成、程珦、朱松、蔡元定四位先儒,以及黜公伯寮等13位,之后又有增祀。


儒学内建有一座亭称“敬一亭”,明伦堂北建尊经阁。并建有文教坊表:县儒学左边有腾蛟坊、黄甲流芳坊(背面题刻“忠孝名贤”)、水部司空坊(背面题刻“古婺男封”,纪念徐邦宪);右边有起凤坊、青云接武坊(背面题刻“理学先哲”)、玉堂学士坊(背面题刻“明时司牧”,纪念扬迈)。明伦堂放置一块“卧碑”,上面刻着洪武年间朝廷颁布的15条学校禁令。


明伦堂

顺治三年(1646)七月,张内有到任武义知县后,目击学宫“蓁芜颓废”,认为“学宫为首善之地,教先于养……学校系人才,人才系风俗,风俗关盛衰”,遂捐俸倡修学宫。重整仪门、两庑,移启圣公于明伦堂东,移乡贤祠、名宦祠于仪门,修葺斋舍数间作为课堂。阅五月竣工后,张知县撰碑记事。


康熙十三年(1674)年遭耿精忠叛军毁坏,五年后重修。乾隆十九年(1754),邑人徐献等募捐重建先圣庙。乾隆年间,多次重修大成殿两庑、棂星门、宫墙、泮池等。咸丰十一年(1861)粤寇入城,毁坏学宫两庑及大成门、泮桥。同治、光绪年间,文庙设施多次修缮。


抗战胜利后,武义县城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初级中学“明招中学”,后迁至文庙,发展成为后来的武义第一中学。1983年大成殿等建筑被拆,扩建一中,后改设壶山小学。


武义文庙始于宋代的文脉,在时事变迁中一直延续;千百年来,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社会,奉献才华。


文昌阁——祈求文教昌盛


《史记•天官书》说“北斗之上有六星,合称为文昌宫”,掌人间文运。唐宋时,张仲子被称为梓潼帝君。元仁宗时,文昌神与梓潼帝君合二为一,封为文昌帝君。文昌阁遍布全国城乡,均为祈求文教振兴。


▲ 文昌阁

武义文昌阁,建在文庙内的启圣祠前、泮池之东,明代武义知县熊秋芳倡建。


清乾隆九年(1744),教谕姚远翿捐俸倡修已圮的文昌阁,建于外泮池东侧。咸丰五年(1855),移至县城西北的法云寺。咸丰末年毁于粤寇,光绪初年重建于学署之东。


名宦祠——倡导官员清廉勤政


明朝洪武之初诏令全国,儒学须建先贤祠,左祀贤牧,右祀乡贤,附祭于孔庙之后。成化二十三年(1487)又诏改称名宦祠、乡贤祠。设立二祠,旨在彰显人伦,激励后人追踵前贤,化民导俗。


名宦祠设明伦堂之东,奉祀在武义勤政爱民、德业显著的县官。

元代县尹3位:乌古孙良桢、刘元、许广大。明代知县和主事县丞8位:石彦诚、汪亨、汤沐、潘棠、林有年、黄春、李瑞芳、赵奇。


到了清代,名宦祠除了增祀武义知县徐喆,还列祀了13位上层的官员,他们是:朱昌祚、范承谟、李塞白理、王骘、李之芳、马如龙、赵申乔、李卫、喀尔吉善、福善懿、汤斌、让某、龙硕彦。


乡贤祠——激励乡民崇贤重德


武义文庙的乡贤祠,设在明伦堂之西,明正德十三年(1518)主持武义县政的县丞林有年建立。祠内所奉祀的乡贤

宋代10人:朝请大夫刘滂、太中大夫巩庭芝、奉直大夫叶介、朝奉郎刘邦光、提辖左藏库巩丰、龙图阁学士扬迈、工部侍郎徐邦宪、大理寺卿徐道隆、太子少师姜绶、閤门知事姜特立;明代9人:知州洪熊、监察御史严继先、府同知程达、刑部郎中徐贵、知县徐俊、知州何朝佐、府通判徐希朱、府推官杨栋、孝子王世名。

清代未增加。


新文庙——续延千年文脉


武义古城区重建的文庙建筑群,自南至北的中轴线上,分别为外泮池——棂星门——古泮池——大成门——大成殿——明伦堂——尊经阁。


▲ 棂星门

中轴线的东西两侧,设庑廊和博文斋、约礼斋,大成门两侧设名宦祠、乡贤祠;泮池东侧为高耸的文昌阁,阁北是巧设亭台荷池的孔园。


大成殿

设人物雕像,孔子坐正中,两侧分立颜回、孔伋和曾参、孟轲。两侧设群雕,东面为闵损、冉雍、端木赐、仲由、卜商、有若,西面为冉耕、宰予、冉求、言偃、颛孙师、朱熹。

东西庑廊

▲ 西庑廊 

位于大成殿、大成门之间的院落两侧,从祀先儒、先贤。按《武川备考》记载布置,东庑是公孙侨等40位先贤,公羊高等34位先儒;西庑是蘧瑗等39位先贤,谷梁赤等35位先儒。共148位贤儒。

明伦堂

设讲堂,并布置《吕氏家范·学规》。是文庙主要的室内活动空间,可在此开展讲学、研学、文化展示等方面的活动。

东西两斋

位于大成殿、明伦堂之间的院落两侧,东为博文斋,展示武义独特的明招文化;西为约礼斋,呈现南宋官制的国宝——徐谓礼文书。

尊经阁

▲ 尊经阁 

一楼典藏历代《武义县志》《宣平县志》和《武川备考》等珍贵的地方史书。二楼设宋式书房,是人们阅读典籍或挥毫书画的空间。

文昌阁

设科举主题展,介绍古代科举制度,展示武义、宣平的70名进士,并设有游人参与体验的活动项目。


武义文庙在历史上的每次修建,总是在承接旧韵的基础上,融入当时的新理念、新技术,从而展现新风貌。这一回重建文庙,同样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,承旧赋新,建筑物恢宏大气,内外布置庄重得体;既呈现古韵,更彰显新姿;既蕴涵千年武义的人文昌盛,又昭示好学向善之风绵延不绝。


文庙,神圣而生动,而介绍文字总显得苍白。有兴趣者,不妨亲临实地领略一番。





END

▲ 月上心头 回梦如初 上街古城“点亮”武川夜

提问“县委大院”人丨省两会互动报道 六位山区海岛县县长对话网民

[“疫”线直击] 与时间赛跑!全力以赴守护生命

事关村民防护!武义县疫情防控办发布重要提醒

事关新冠治疗用药!可刷医保!




作者:朱连法

摄影:吴维康

编辑:朱嘉谡

二审:朱伟跃三审:郑静、吴景阳终审:朱跃军

本文内容及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。如希望转载,请联系:0579-87673902。未经授权转载的,我们将按照《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》进行侵权投诉。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